(资料图)
48岁的朱先波被工友称作“朱首席”,他是中国船舶集团的电焊工首席技师,也是大船集团唯一的首席技师。
“和大船集团的副总一个待遇级别,拿的是年薪。”说起“朱首席”,工友发自内心地敬佩。朱先波的头衔还有一长串:全国技术能手、辽宁工匠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……
就在28年前,朱先波还只是一个一心不想再受穷的山里娃。从临时工成长为技能冠军,再到晋级“首席”,朱先波实现人生逆袭,靠的是手中的那把焊枪。
1995年,20岁的朱先波从沂蒙山来到大船集团当上了电焊临时工。朱先波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厂里对技术的尊重,他决心学好技术,端技能饭碗。1999年,在大连市焊工技能大赛上,已有两次参赛经验的朱先波表现不俗,成功夺冠。
一艘万吨轮船,焊缝长度能达数万米,且每条焊缝的精细度要“较真儿”,朱先波正是喜欢“较真儿”的人。在大船集团建造重点型号产品时,某关键部件无法完成焊接,集团请的很多专家无计可施,项目只好暂时搁置,一停就是半年。朱先波夜以继日地尝试各种方法进行试验,最终创新采用“导磁法”获得成功。从此,靠着这项成果,大船在建造同类船舶时,焊接不再是棘手难题。
混合动力船是当今造船业的发展方向,但使用燃气动力需在船上安置九镍钢罐,而九镍钢对焊接技术要求很高。2019年以前,大船并不掌握这种焊接术。2015年开始,朱先波用九镍钢焊条练手焊接,并把使用时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研发人员。2019年,当大船为是否要接混动船的订单而犹豫时,朱先波拿出多年研究九镍钢焊接技术的成果,瞬间让集团成竹在胸。
此后,朱先波还潜心钻研激光校形技术,成功应用于重点工程项目中,先后攻克特种钢焊接、大型结构变形控制和大厚度铸件焊接等技术难题,探伤合格率从80%提高到99.86%,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朱先波和大船创新团队还解决了核心部件电磁纯铁焊接难题,此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主持攻克了“华龙一号”安全壳预防焊接变形难题等重大生产难关60余个,参与解决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技术难题。他主持研究的“机器人高效焊”新技术新工艺已在大型工程上得以应用,此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主持研究的“高锰钢焊接技术”首次成功将高效焊接技术用于高锰钢焊接中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朱先波敢闯敢试,与焊花为伴的20余年里,先后解决了20余个国家重点项目的施工难题,攻克一道道生产难关,确保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圆满完成。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,哪里就有朱先波的身影。“自己能参与建造大国重器,再苦再累都值得了。”朱先波说。
(辽宁日报记者 刘大毅)
标签:
Copyright @ 2001-2013 www.caixunnew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-1
网站所登新闻、资讯等内容,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,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: 291 32 3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