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观察:印度要“明抢”了?竟要求中企引入印资,高管必须是印度人

时间:2023-06-20 09:01:10

近年来,印度一直在为振兴本土制造业而努力,也获得了一点小成绩。但是,印度对待外企的态度,让人觉得着实有点不可理喻,甚至还逼走了一批外企。比如,近期发生了两件事,纬创被逼无奈全面撤出印度,小米被印度扣押近50亿元资金。

就这样,印度还没消停,近来又开了会,其政府高级官员向中国手机厂商,提出了新条件:引入印资、高管必须是印度人。


(资料图)

据印度《经济时报》报道,在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(MeitY)最新举行的会议上,印度政府高级官员向包括小米、Oppo、Realme和Vivo在内的中国公司,提出了多项新要求。

据参加相关会议的三位高管透露,这些要求包含四项:

1、以上中国手机厂商在其当地业务中引入印资股权合作伙伴,印度资本在合资公司中持股51%;

2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、首席财务官、首席运营官、首席技术官等关键岗位要由印度籍人士担任;

3、希望这些中国厂商将合同制造业务外包给指定的印度合作制造商,提升本地制造能力至零部件水平,扩大印度的出口规模;

4、雇佣印度本地的分销商。

报道称,具体执行时限还未公布。但是,可以知道的是,执行后对中企影响较大的条款是持股比例、关键岗位要由印度籍人士担任。这意味着,印度资本会占大股份,而印籍高管也会进入中企印度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,对公司具有控制权。

不得不说,印度这次分明就像是“明抢”了。

事实上,2020年之前,米OV等中国厂商在印度市场深耕数载,双方都是合作共赢的。如2019年,印度智能手机年出货亿台,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,而米VO及Realme四家中国厂商,就占了印度手机市场68%的份额。

中国手机厂商为印度智能手机发展推波助澜,而印度也及时有市场回馈,这原本就是双赢的好事。但事与愿违,印度可憋着坏呢,从2020年开始就给中企使绊子。

那时,印度开始实施“对华产业替代”政策,其中以生产挂钩激励计划(PLI)为代表的产业政策最为重要。PLI计划主要内容中,至少包含高关税刺激、精准定向财政补贴及“合规”稽查等重要内容。

有了这个计划,印度开始了所谓的“合规”稽查,相关执法部门打着查税、外汇管理、防止洗钱等相关旗号对在印度的中国企业实施突袭式“审查”。

据数据统计,2022年开始,印度对米OV等中国厂商展开至少8次突袭,目的只有一个:以各种理由冻结、扣押上述公司在印度账户的资金。想必大家都知道了,小米是最大受害者,扣押资产达50亿人民币,相当于小米一年6成的利润了。

其中的弯弯绕大家也知道,其实小米超过8成以上的费用都是支付知识产权费,不存在“非法转移资金”。或许还有人不知道,在小米被冻结资产后,印度当局重点“稽查”了vivo及OPPO,先后冻结了这两家亿元和亿元资产。

事实上,印度如此给中国厂商“使绊子”,无外乎是为了抢占市场。但是,如今这样的做法已经满足不了印度的胃口,又要拿出“新制约”,准备开始空手套白狼了。

让印度资本进入中国手机厂商印度公司,还要占比51%,那不就是掌握了最大股东权?还必须要让印度人当关键职位的高管,等于就是要明着来抢公司控制权。明眼人一看就明白,印度是想要掌控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产业链。

为什么这么做?

其实道理很简单,印度缺乏制造业所需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,或者说印度的相关技术还不成熟。那么,最简单直接的办法,就是接管有成熟的产业链的公司,好帮助其制造业的发展。

另外,就是印度营商环境差,对跨国企业不友好。印度一贯作风就是爱割外企的韭菜,通过种种手段冻结外企资产、获取其在印工厂的生产线等,纬创、小米就是很好的案例。可以说,印度习惯了“拿来主义”,自然想要掌控他人产业链。

总之,印度向来就是如此,一旦外企来印盈利了,它就会眼红,就想抢过来。不是网上都调侃么:“来印度赚钱印度花,一分都别想带回家。”只能说,企业打拼不容易,还需远离阿三哥。

标签:

来源:百家众神
0
上一篇:天天动态:桑黄的价格和市场前景(桑黄目前的的市场行情怎么样) 下一篇:最后一页

  Copyright @ 2001-2013 www.caixunnew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-1

  网站所登新闻、资讯等内容,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,转载请注明出处

 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,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:  291 32 36@qq.com

营业执照公示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