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好农村法律明白人,建强人民调解员队伍,开展“信访矛盾集中化解攻坚月”专项行动,努力实现信访积案“清仓见底”,法治宣传进村居、进校园,联合法院组织开展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场活动,开设审判巡回法庭……近年来,兴国县城岗镇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抓手,以“无讼村”创建为目标,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,以“乡贤+社会治理”推动自治德治法治在基层农村深度融合,创建了白石村、罗兴村、正气村3个“无讼村”,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牵头、乡贤+社会治理、司法服务助力的基层治理之路。
深化法治宣传
【资料图】
“城岗镇是兴国北部中心城镇,人口3万多人,20个村(社区),各村(社区)地处边远,很多邻里矛盾纠纷都有着很深的历史原因,矛盾的化解难度很大。”谈及推动创建“无讼村”中最直接的困难,兴国县城岗镇党委书记康汉林如是说。
2022年,城岗镇从理念、思想着手,积极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理念素养,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,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活动。并创新普法宣传形式,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居、进学校、进企业等活动,形成全方位、多角度的立体宣传格局,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。
一年来,该镇共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法治学习10次,镇村干部法制讲座4次,会前学法30余次,法治教育测试2次,组织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3次,通过践行学法、守法,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干部的法治意识,提升了法律素养;联合派出所进学校开展法治宣传讲座15次、进村宣讲30余次,邀请律师进村宣讲法律知识6次,组建20支镇村志愿服务队,全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活动180余次,其中法治宣讲活动90场,受教育群众达8000余人。
创新接访模式
城岗镇城岗社区的张英(化名)从2018年开始多次赴省、市、县信访,但通过该镇党委书记康汉林的包案化解,在2022年6月份,张英和当地签订了停访息诉协议书。
为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的处理力度,该镇2022年积极构建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条龙办理、一揽子解决”的联合接访新模式,创新领导班子包案化解制度。该镇出台每月信访工作调度相关制度,通过每日安排班子成员坐班接待来访群众,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,并对接访事项及时登记,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矛盾调处完毕。通过改善创新接访模式,今年以来,该镇共接访95批121人次,约访15人次,解决民生问题等35起,推动信访工作实现了“按期答复率、群众满意率、积案化解率”三提升,“重复信访率、越级走访量、重复网上信访”三下降,提升了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融合部门资源
2021年,因松线虫病害严重,城岗社区雇用凌福(化名)上山砍伐患有松线虫的松树,因砍伐作业时不慎被树枝刺伤了右眼,凌福被鉴定为伤残等级八级。2022年,他到该镇政府反映希望城岗社区给予赔偿,接到凌福反映的问题,镇里立即组织了信访局、综治中心、派出所、律师等单位人员集中约访了凌福,经过长达2个小时的沟通,成功化解了该案件,并当场签署了赔偿调解协议书。
“矛盾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涉及多个部门,只有整合多部门资源,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优势,才能更好更快解决矛盾纠纷。”城岗镇党委政法委员张辉介绍。2022年,该镇通过加大综治办与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法庭的工作联动形成合力,让大量矛盾纠纷及时快速有效地就地化解,真正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发挥乡贤作用
“我们村2022年没有一起涉及诉讼的事情,现在大家遇到问题都愿意坐下来谈。”城岗镇白石村党支部书记胡启俊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。此前,白石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,人口众多,村情复杂,矛盾纠纷较多。针对这种情况,该镇探索出“乡贤+社会治理”模式,积极发挥乡贤作用,发挥乡贤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成立乡贤理事会,建立以党支部为基础,乡贤广泛参与、社会协同共治机制。“不仅是村容村貌更好了,邻里之间也比以前更加和谐。”胡启俊说道。
近年来,城岗镇将“无讼村”建设作为创新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实践探索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多样化的具体措施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、消灭在萌芽,形成了较好的“社会调解优先,政府介入断后”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,最大限度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成讼”。2022年城岗镇民事案件立案数与上年同比下降18%,赴县以上信访件同比大幅度下降62.7%。(见习记者邱前锦通讯员曾海清杜金阳)
[责任编辑: 邱晓玲]标签:
Copyright @ 2001-2013 www.caixunnew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-1
网站所登新闻、资讯等内容,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,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: 291 32 36@qq.com